你好,欢迎访问达普芯片交易网!|  电话:010-82614113

达普芯片交易网 > 新闻资讯 > 经验交流

“主位之争”聚焦OLED供应链 “国产屏”何以保证不“被断供”?

 尽管“内斗”形势日益加剧,但宏观来看,本土面板厂商的最终宿敌仍然是三星、LG以及JDI等这类主流显示面板大厂。尽管这些年,国内如京东方、TCL华星以及深天马等厂商通过持续努力不断攻城略地,在LCD面板市场打下了一片江山。但面对需要更高技术门槛的OLED战场,本土企业虽通过过去多年的持续攻坚获得了一定的量产出货能力,但相比三星以及LGD这类大厂而言,在整体质量和实际应用表现上仍存差距。

       就以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P40 Pro屏幕“抽奖”为例,为保供应链稳定,P40 Pro的显示屏来源于LGD和国内某屏厂两家不同的屏幕供应商。也正因此,消费者会随机购买到采用LGD和国产屏不同屏幕品牌的手机,类似于“抽奖”,但二者在显示效果和屏幕质量上却大有不同,这也引得不少消费者诟病。毕竟,从屏幕子像素的排列上来讲,RGB-Delta的排列方式在实际PPI的折损上要比LGD的钻石排列更多一些。所以,同样一块屏幕,如果消费者买到的是LGD版本的,在显示精细度上会更高。

 

       三星就自不必说,有业内人士分析,典型以亮度均匀性来做对比,三星E3发光材料的屏幕,高低亮度差基本可以控制在50nit之内。而国内如某大厂的显示屏最大高低亮度差在104nit左右,这也是为何会被诟病称为“抹布屏”的问题所在。

       当然,“国产屏”的相对弱势也是事出有因。某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从现在的进度上来讲,其实国产屏在OLED方面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从性能参数上来看,比如屏幕子像素的排列,实际上也是为了规避三星这类国际大厂的一些技术专利而‘曲线救国’,所以难免就会出现一些质量上和应用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OLED“国产屏”主力军们,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自然也会成为美日韩等国在供应链端进行各种有预谋的限制的“头等目标”。毕竟,无论是生产AMOLED屏幕产线所需的机床、设备以及核心材料等多个供应链关键环节,几乎都有美日韩企所卡位。就拿有机发光材料为例,目前来看,国内能够实现高质量以及大规模的有机发光材料量产的厂商少之又少,供应商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海外企业,比如小分子发光材料领域的出光兴产、三井化学、三菱化学等,约占据80%的市场份额,而高分子材料领域也有covion、英国cdt、美国杜邦等。

       相对来讲,国内虽然从事该领域材料生产的企业也不少,但真正能够直接为面板供应材料的却屈指可数,某业内资深人士解释到:“发光材料的制备流程首先是将化工原材料有机合成中间体或单体的粗品,然后再合成OLED单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升华前材料或升华材料,最后由面板生产企业蒸镀到基板上,从而形成OLED有机发光材料层。但由于整个过程中涉及非常多的核心关键技术,欧美日韩企业在这个领域已经建立了很强的专业壁垒,国内企业想要在没有技术授权的情况下,规避专利并开发出新的量产方案实属困难。”

       目前,国内厂商已经开始在OLED中间体或单体粗品材料的供应上逐步打破垄断,虽然真正能够提供技术难度更高的“升华品”终端材料的企业非常之少。但乐观来看,国内在中间体和前端材料领域也算小具规模,不少企业已经能够实现规模量产并打入全球OLED材料供应链,某种程度上来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产化”,初步具备了向更核心关键的材料制备领域进军的底气。

       同时,国内企业也在不断通过参股、并购国际大厂的相关业务等方式来建设自主供应链。比如今年2月26日,国内雅克科技宣布以58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35亿元)购买LG化学下属的彩色光刻胶事业部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与彩色光刻胶业务相关的部分生产机器设备、存货、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经营性应收账款等,进而获得了在彩色光刻胶和TFT-PR光刻胶的技术、生产工艺和全球知名大客户资源,强化了面板光刻胶领域的“国产化”堡垒。

       但众所周知的是,从0到1容易,从1到N却难。毕竟,更多高技术门槛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本土企业在过往经历中未曾有过探索,且需要规避各种国际大厂设下的专利陷阱,同时还要防备国外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重重卡位,在此基础上开辟自主创新之路难度可见一斑。虽然,眼下通过收购和参股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国外先进大厂的相关技术资源和专利,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本土企业仍需借助已获得的基础资源去发展自主创新技术以及“国产化”人才和团队,因为若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国外核心技术团队借机出走(比如最近的Imagination核心团队出走事件),最后留下的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再优质的资产和技术资源可能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总之,手机OEM的这波集中“砍单热”,虽然从表面上对整个面板产业会造成较大冲击,提升面板市场的投资风险。但从侧面来看,这种不断加剧的“内斗”形势却有利于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未能经受住市场波动考验的企业将快速出局,留下来的也都将是大浪淘沙后的高质量供应商,这将为未来手机厂商们提供更高效且集中化的选择。但长远来看,本土企业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树立比肩三星等大厂的竞争力,仍需将主要精力集中于OLED等这类更高技术门槛且更受市场欢迎的技术的开发上,尽管现有国产供应链难以满足需求,但编者相信,后续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辟“曲线救国”的路径,加之国内在“国产化”技术团队和人才的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大,让国际手机大厂大量采购“国产屏”,自然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热点排行

在线人工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10-82614113

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